日月所至,皆我大明,可能窮吾等一生都做無法做完!
所以要把眼光要放之天下,胸懷有多大就能做多大事業,在這個溫長的征程中,吾需要無數意誌堅定的同行者,也會淘汰掉無數意誌不堅定者,吾看好你,不要讓吾失望!”
解縉再次向朱權深深一稽,這次行的是學生禮。
冇有再多說一個字,一切儘在不言中,他非常慶幸自己來到了大寧,否則他會錯過最絢麗的一生。
他在心裡默默地起誓:
”殿下,縉將窮其一生,陪你走過這最艱難的征程,縱使是失敗,今生亦無憾!”
朱權重生以來,終於又挖到一條大魚,還是挖的是四哥的牆角,此消彼長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,他隨手就把大寧的政務甩給瞭解縉。
雖說現在的解縉還很青澀,離大明首輔的最高輸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,但大寧也冇多大,軍民全加起來也就幾十萬人,管理起來也是遊刃有餘,權當是給他練手了。
確定了大方向後,大寧衛所開始變革,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來自軍方的阻力,他還說服了寧王三衛都指揮使徐文清給自己站隊,提前跟那些指揮使、守備、千戶等高層做好了溝通,達成了利益上的補償協議。
大寧藩國的軍隊主要包括三部分,第一部分是寧王的護衛,這是洪武帝給所有的藩王準備的護衛力量,人數在數千到二萬不等;
大寧這邊就是寧王三衛,每衛是5個千戶所,加上一些雜兵,每衛約6千餘人,總兵力接近2萬人,其中騎兵1萬,車兵6千都是正規軍,這是寧王府的核心戰力,都指揮使是徐文清。
第二部分是大寧藩國轄區內的衛所,衛所管理大量的軍戶,他們專門承擔兵役,士兵享有月糧和布帛錢鈔等賞賜,管理他們的機構就是衛所;
洪武帝為了保證大明兵役、徭役、田賦以及丁銀收入的實現,把全國民眾劃分爲民戶、軍戶、匠戶、灶戶四類。
大寧是邊塞,40餘萬人口以軍戶為主,戰時打仗,閒時種地,一戶出一名兵丁,世襲製,祖祖輩輩都得當兵打仗,父親打不動了,兒子頂替。
這些軍戶加起來最多可以出動8萬人左右,這個人數不定;
第三部分就是隸屬於朝廷的邊軍,受寧王節製,戰時也是可以征召他們打仗的。
另外還有一個特殊就是朵顏三衛,他們是內遷的蒙人,防區在大寧藩國內,受寧王節製,其實是跟第二部分一樣的,都是衛所,隻不過他們屬於大明的羈絆地。
在大明如建州女真、西藏等都屬於這種性質,大明有實力的時候,他們是大明的一部分;
大明一旦冇有實力完全控製他們了,他們就會反叛,成為大明的隱患,這也是朱權為什麼要在朵顏三衛上下力氣的原因所在。
朱權依稀地記得,大侄子削藩動燕王之前,為了剪除他的羽翼,首先動的就是大寧;
宣寧王入京麵聖,朱權推脫,朝廷就削去了他的護衛,將寧王三衛這支核心戰力收回朝廷,使得寧王冇有了核心力量,這才導致燕王進攻大寧時,朱權毫無反抗力。
朵顏三衛一看寧王冇權了自然就倒向了燕王,朱權無奈之下也投了燕王;
為防止幾年後出現這樣的局麵,擁有上帝視角的朱權就開始提前破局,這次的軍製改革也是針對這個來的,他要在大侄子對他動手前完全掌控大寧三衛和朵顏三衛,將他們變成隻忠於自己的常備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