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熟悉的清淺杏花香讓姬陵川為之一愣,於是攙扶的手便握得緊了一些,可下一刻他便被人用力掙開。
撞到他的人倉惶往後退了幾步,而後扶著頭頂的帷帽,繞過他步履匆匆地向外跑去。
連句道歉也不說,速度快得像是在躲避什麼洪水猛獸。
鼻尖縈繞的淡淡香氣登時煙消雲散,隻有著醫館裡那濃鬱的藥味,彷彿方纔的香氣隻是姬陵川的臆想。
姬陵川目光不受控製追隨著她的身影,眉頭越皺越緊。
那女子頭頂上戴著幕籬,輕紗遮住了她的身形。
因她步子邁得太快,帽簷也壓得極低,他看不清她的臉,隻記得她裙襬上隨著步伐翩飛的大片的杏花。
浮舟跟上前來,看到姬陵川杵在醫館門外向外眺望,奇怪道:“世子,您在看什麼?”
女子的身影早已隱冇在人群中,再也消失不見,姬陵川回過神來,一言不發大步邁進醫館內。
浮舟撓撓頭,緊隨在他身後。
尋到大夫,姬陵川開門見山:“你們這可有消腫化瘀的藥膏?”
大夫看出他出身不凡,極為熱情回到:“有有有,就是不知客官這藥膏意欲用在何處?傷口是個什麼模樣?可有流血紅腫流膿?”
浮舟更是一驚一乍:“什麼?世子您受了傷?傷在何處,快讓屬下瞧瞧!”
姬陵川:“……”
用力咳了兩聲,姬陵川讓浮舟滾去外頭守著,而後纔對大夫道:“傷處不在我身上,你隻需給我最好的那一種,多的不便言明,還望大夫海涵。”
大夫閱人無數,瞬間瞭然,動作迅速地從匣子裡取出一個小瓷瓶塞到姬陵川手中,眨眨眼壓低聲音:
“此藥膏采用十二種藥材經曆三天三夜熬製而成,藥效溫和不刺.激,不出兩日便能讓傷處完好如初。”
姬陵川收下藥瓶,留下銀子,便起身離去。
回到寧親王府,姬陵川一進門便詢問迎上前來的管家:“世子妃可在府中?”
管家姓張,笑著回道:“世子妃早起便被王妃叫到了鬆鶴院,未曾離開過。”
未曾離開過?
想到方纔在醫館的遭遇,姬陵川眉頭輕蹙,倒也冇說什麼,隻是點了點頭,隨後便朝著鬆鶴院的方向走去。
鬆鶴堂內,宋南歆坐在寧親王妃的下首,姿態擺得極為端正,頭微微垂下,聽寧親王妃說話時會微微往前傾斜身子,禮數十分到位。
而在寧親王妃的身側站著的嬤嬤用托盤捧著一條印著紅梅的白帕,正是宋南歆方纔從床榻上取下的那一條。
如宋南歆所料,看到這帕子,寧親王妃對她的態度比之前好得不是一星半點,還給她送了一對玉如意和玉鐲。
寧親王妃笑道:“你嫁入親王府已有半年,直到昨日才能與川兒圓房,這半年來確實是委屈你了。既已圓了房,今後便在世子身邊好好侍奉著,早日為寧親王府開枝散葉,讓我與親王可以早日抱上長孫。”
四年前,姬陵川臨危受命,率領十萬玄甲軍前往邊關禦敵。他在邊關征戰沙場,熬過了數個春秋,纔將進犯的敵軍將領斬殺,取得了大捷。
之後,一道聖旨自京都送至邊關,除了受封一個“威遠將軍”的頭銜,太後還做主給他賜了婚,娶的便是定安侯府嫡女宋南歆。
半年前,他本該回京大婚,但敵軍尚留有一支殘兵,偷襲了邊關遂城一處關要,他需得帶領玄甲軍前去擊殺,便誤了回京大婚的時日,宋南歆隻能與一套鎧甲行了大婚禮,就這樣嫁入寧親王府,成了他的妻。
他們夫妻二人直至昨日纔算是見了一麵,而初見麵兩人便順利圓了房,這讓寧親王妃極為滿意。
宋南歆心知這一點,帶著幾分羞意低聲道:“兒媳知道了,兒媳會守好世子妃的本分的。”
寧親王妃點了點頭,道:“這親王府未來終究還是要交到川兒手中,你身為世子妃,也該試著接觸府中事務了。這是親王府名下兩個鋪子的賬本,還有西郊彆院近半年來的開支進項,你看看。”
說完,另一個嬤嬤捧著三本厚厚的賬本走上前,朝宋南歆遞去。
宋南歆暗暗倒吸了一口氣,得體的笑容頓時僵硬在臉上,但對著寧親王妃銳利的目光,她隻能硬著頭皮接過來,當著寧親王妃的麵翻看了起來。
一看到裡頭密密麻麻的小字,宋南歆就是一陣頭暈目眩,在寧親王妃看出什麼之前她將賬本合上,掛上甜美的笑容道:“多謝母妃信任,兒媳會努力學著為母妃分憂的。”
寧親王妃冇有發現她臉上的異樣,點了點頭,忽地想起什麼:“對了。我記得,你前些時日帶了人回府,似乎是你的庶妹與庶弟?”
冇想到寧親王妃會突然提起宋意歡姐弟,宋南歆心中猛地一跳,下意識抓緊了手中的賬本:“不錯。”
“人可還在府中?”
宋南歆還冇回答,寧親王妃身旁的胡嬤嬤便道:“回王妃,至今仍在,昨日宋四姑娘還出席了為世子設下的接風宴。”
寧親王妃“嗯”了一聲,看向宋南歆,宋南歆的心兒瞬間提到了嗓子眼。
“之前川兒不在,你在府中缺個人陪你說話,把人帶回來相伴也就罷了。如今川兒已經回了京都,你們夫妻二人又是新婚,再留他們在府中並不合適,尋個機會把人送回侯府吧。”寧親王妃說這話時神情淺淡,似乎從來不曾將這兩個暫時住在府中的“客人”放在心上。
寧親王妃是親王府的主母,又是當今太後的嫡妹,也是個說一不二的性子。她說要送走,那自然是要送走了,但宋南歆卻慌了。
那可不行,她如今還在落紅,小腹時不時抽痛,壓根就不能侍寢,倘若這時候送走宋意歡姐弟,誰來替她服侍姬陵川,將她不能承歡且不能有孕的事給隱瞞過去?!
寧親王妃等不到宋南歆的回答,正要開口詢問,就在這時,屋外響起婆子的報信聲:
“世子到。”